年度考核該怎麼做才能公平且貼近真實? 考核平準化
菲大私藏乾貨
「陳經理打考核的標準比較嚴格,當他下屬真倒楣!」
「每個員工考核自評都是九十幾分優等,有打跟沒打都一樣!」
「這些主管都想當爛好人,最後還是要總經理來當壞人!」
年底將屆,現正是進行年度績效考核作業的時候,考核結果是年終獎金的重要依據標準,因為攸關每個人的獎金,每位員工都瞪大眼睛看著主管,希望能獲得好的考核成績,能比別人多拿一些年終獎金。
有年度考核作業的公司一定都有一套考核辦法,有考核項目及評分標準的表格,也有明確規定各考核績等的分數範圍、比例及獎金核發標準,然而不管是每年考核一次或二次,實務作業上常常讓人頭痛的是:明明有一套統一的考核標準,但每個主管的想法各有不同,有只想當爛好人的好好先生,也有治軍嚴謹的鐵面將軍,最後人資部門彙整後發現無法真正呈現出考核的公平性及真實性!
考核作業的目的當然是積極正面的,讓工作績效好的員工能獲得更多的獎勵,但因為實際作業的一些人為偏差,導致很多公司員工認為這樣的考核作業只是例行的表面工作,隨便敷衍就好。面對這樣的狀況,人資管理部門該如何做呢?幾十人的公司和幾萬人的公司,考核作業的複雜程度自然大有不同,在此不談分別的作業細節,先分享一些個人對考核作業的原則和觀念:
一、尊重主管的考核權
考核是公司賦予主管們的權力和責任,在公司相關作業規定的前提下,人資部門應該要完全尊重主管們的考核權及考核結果。對於各主管的考核結果是否公正妥當,人資部門如有看法,可向其上級主管表達,由其上級直屬主管進行檢視及討論,但不宜直接提出個別員工的考核意見與評價,畢竟考核還是以主管的主觀成分居多。
二、考核的最終目的是「排名」,不是「分數」
考核分數只是做為績效排名的依據,不必著眼於數字的高低。其實一般主管在考核眾多下屬時,通常是「先射箭再畫靶」,先有「排名」再打分數。
三、應以主管的考核分數為準
員工自評的分數僅是做為主管考核的參考,不需要把員工自評和主管考核的分數做加權或平均分數。自評分數很高的可能是自我感覺良好,自評分數低的可能自信不足,我認為員工自評還是很重要,主管可以透過下屬自評來了解每個人的心態想法,並可據此採 取一些必要的領導統御措施。
有了以上的原則和觀念後,人資部門只要扮演作業統籌的角色,確保各部門主管的考核能在公司考核規定的框框內進行。誠如前面所言,有的主管是好好先生,想替其下屬多爭取一些獎金,因而偏向高分數;有的主管治軍嚴明,要求標準甚高,分數就偏低;此時就應該要針對各部門主管的考核差異進行平衡,以免產生單位之間的不公平現象。
針對人資部門在統籌實務作業上,現提供幾點做法供大家參考:
一、區分階級考核
不同階級自然要有不同的工作績效考核項目!在我過去服務過或輔導過的公司中,經常看到只有一種考核表格,連一般的職員工都有領導統御的考核項目,甚至將所有員工不分階級地來做最後考核績等評定。考核區分須視公司規模及組織架構而定,但至少要有主管和非主管二種考核表格,再依照組織架構來區分各級人員,分別依公司的績等比例核定,例如一般非管理職的員工、課級主管、部級或理級主管等。
二、考核項目不要太多
不管是哪種階級的考核項目都不要太多,以我的經驗,四五項為宜,太少則涵蓋面不夠,我看過有八種考核項目的公司。或許有人會認為希望透過考核項目來完整且全面地檢 視員工的工作表現,但事實上項目太多反而會失焦,也會增加主管和員工的填寫困難度。
三、考核項目的評分標準不一定要具體化
我輔導過一些企業,希望能以具體的數字來當做考核評分標準,這樣的想法不能說不對,但這涉及到績效管理制度,平常是否有收集具體的相關數字成果,員工是否清楚這 些具體的績效項目?以業務單位的考核而言,業績成果自然是最重要的考核項目,平時通常也有很清楚的數字呈現,但是否只用業績來當成業務單位唯一的考核項目,相信大 家都認為應該還有其他的考核項目才對!最能績效具體化的業務部門都是如此,更遑論其他部門了。一般而言,考核項目一定會有主觀、模糊、不能量化的成分存在,如何規劃與獎金等其他連結,就端視每家公司的政策而定。
四、考核平準化
這個平準化是我這次分享的重點!前面提到因各部門主管的想法和做法不同,造成一些不公平的現象,人資部門收齊全公司每一位員工的考核表時,在彙整呈送核決主管核定績等前,要如何進行部門之間的平衡呢?以下是我親身執行很多次的經驗,提供各位參考,並請各位先回頭看看上面我提到的那些觀念和做法:
步驟一:條列每部門每位員工的主管考核分數(此為考核原始分數)
步驟二:計算出個別部門的平均考核分數(如果部門人數較多,可先去除最高和最低後再計算平均)
步驟三:彙整比較所有部門的平均考核分數
步驟四:選擇A部門做為平準化基準(通常是平均分數在中間的部門)
步驟五:計算出其他部門與A部門平均考核分數的差異分數(正負多少分)
步驟六:計算出每位員工的平準化考核分數(考核原始分數 ± 差異分數=平準化考核分數)
步驟七:以平準化考核分數進行全公司考核排序。(區分階級)
步驟八:將各階級區分的總排名表依照公司規定的各績等比例或人數,提出績等建議
步驟九:呈送考核績等核決主管核定績等。(須呈現原始及平準化考核分數)
舉例說明:
部門平均考核分數:A部門85分,B部門90分,C部門80分
則以A部門做為平準化基準,A部門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即為其平準化考核分數
B部門所有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都減5分,C部門所有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都加5分
以此平準化考核分數進行全部人員的考核排名。
以上作法確實會讓部門之間的不公平性縮減到最小,但會有一問題存在:該部門人數只有一個時,這個人的平準化考核分數一定是全公司的中間,此時就應該提醒績等核定主管,可忽略其排名,特別針對此人做績等核定。
經過上述的平準化考核排名後,最後是由績等核定的最高主管做核定,這最高主管不會在意考核分數,會看排名如何,特別是排名在最前面和最後面的幾個,通常這位最高主管也會有對某些人的考核看法,此時還是要尊重他的考核權,即使他要把排名最差的人改成第一名,這也是他的考核權力。我的經驗是最高主管一般會尊重這樣的排名,在影響不大的狀況下,只會調整少數幾個人的績等,曾有事業群總經理跟我提出用一個優等換二個甲等呢!
我做過萬人跨國企業的年度考核,也做過一二十人小企業的考核,曾有中小企業主問我:何時應該導入考核制度?我通常會回答:當你叫不出每一位員工的名字時!不管是哪種考核制度,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完美,但只要考核制度執行的方式是正確,確實能產生一些正面的管理效果,這是無庸置疑的!